概要

美国模式?中国道路?
《第三力量》——第一部全面评述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专著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个与现代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制度得以确立,随之,一个与政府相平行的、以公益为导向的社会部门(即非营利部门)也正在逐步形成。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中,旅美学者卢咏以国际关系中的民间外交为切入口,全面介绍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非营利机构如何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者把这种分离于政府和商业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的作用称为“第三力量”。这一力量不以政府强权和市场私权为机制,而是独立地组织社会资源,致力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它具有公共权威,充满公益精神,并且运作专业化。

作者以她长期从业于美国非营利机构的实际经验,广征博引美国公益慈善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文献、第一手趣闻轶事和采访资料,图文并茂,为读者生动直白地展现当代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文化内涵、运作管理和体制机制全貌。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深入评述美国非营利和公益慈善事业的专著。

本书所介绍的美国非营利部门在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代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深入思考。作者认为,第三力量出自人类表达爱心、兴趣和维护个人或团体利益的基本需求,这种源自美国文化的模式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有值得借鉴之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组织方式的现代化,第三种力量将应运而生,也有望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作用。

中国第三力量的形成与发展这条路怎样走,从美国模式中是否可以找到答案是本书带给读者的最大期待。

归纳本书要点,美国非营利部门的运作模式对发展中国的公益事业可提供以下三点启示:

(一)民间公益机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市场化改革推动中国社会利益和需求多样化,单靠政府已经难以面面俱到地提供适合不同人群或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这就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参与,充分利用民间的资源来协助政府满足公众自身的各种需求,与政府功能相辅相成。非营利机构为公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机制,为理性规范地表达利益开辟了合适的渠道。发展民间公益事业能够积极调节分配不平衡,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发展民间公益需要配套机制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些重要的条件。首先是市场经济能得到健康发展,以保证社会财富的充足。其次是私有财产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人们才愿意对社会慷慨解囊。第三是社会的诚信程度需要提高,为希望参与慈善捐助的人提供信心和行动指南。第四是要有健全的法制环境,保证慈善行为的自由与健康。最后还需要现代金融系统,非营利机构才能对捐赠资金进行管理,实现长期运作。整个支持系统的营造十分必要。 

(三)民间公益机构需要现代管理

中国的民间公益机构要证明其社会价值,必须要提高专业化水平。美国非营利机构是私营机构,像商业公司一样采取现代管理方式,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竞争。非营利机构不仅要借鉴商业公司的一些最佳管理方法,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出属于第三部门的管理方式。非营利机构也要建立组织内的自律,提高内部治理能力。民间性的行业组织对于提升非营利部门的透明度和专业水平能起到有效作用。 

有关本书目录和其他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